专题活动 / PROJECT ACTIVITIES
2020年9月19日(全民国防教育日)上午11时35分,随着上海市副市长、防空警报试鸣指挥长汤志平的一声令下,全市1400多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防空警报按照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的顺序依次鸣放,先后历时28分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上海市民防条例》、《上海市防空警报管理办法》的规定,上海市每年在全民国防教育日组织防空警报试鸣,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普及民防知识和技能,提高市民群众对防空警报信号的认知能力,并检验本市防空警报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完好率。
警报试鸣期间,全市保持了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井然。
全市各区结合警报试鸣,组织开展了防空疏散演练,今年215个街镇、3000多个社区、1600余所学校共逾200万人参加演练,参演人数比去年增加15%,创历年新高。
数据显示,上海全市建有可供人员掩蔽的民防工程12000余处,除了社区民防工程外,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分别配建民防工程。此外,轨道交通等地下设施也兼顾设防,供应急避难。
为方便群众查找,目前上海已在部分区试点开发“民防地图”,今后市民只要在手机中打开电子地图即可找到最近的民防工程。
在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渗透力,提升宣传工作实效性,市民防办融媒体面向社会征集了民防主题海报、制作了民防短视频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宣传产品,在各大媒体、部分地铁站出入口、应急避难场所、公园绿地、商业街、商业综合体立面屏幕等场所设施以及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站(点)、居民活动室、户外广告牌、宣传栏、显示屏、民防工程等各类公益宣传平台进行投放展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效应。

今天,杨浦区在图们路50号上理工初级中学应急避难场所,集中组织500多名居民群众、学校师生进行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
在现场看到,11时35分,随着预先警报鸣响,来自新江湾城、长海、五角场、长白等8个街道武装部干部、居委干部、社区民警、学校教师、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社区民防志愿者迅速行动,组织居民、学生有序疏散到人防工程进行掩蔽,并关上人防工程密闭门,居民在人防工程内有序开展心理防护、医疗救护、物资发放等工作,工作人员检测工程内空气情况,保障工程内人员安全。
解除警报鸣响后,民防工作人员打开人防密闭门,居民和学生分批撤离人防工程,人防专业队伍迅速开展甄别环境受损情况等消除空袭后果工作。演练现场设置了“疏散引导、灾害处置、安全保障、医疗救护、秩序维护”五个小组,设定了防空防灾疏散路线,确保市民、学生疏散安全。
通过演练,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空防灾意识,掌握了应急防护的方法,提高了社区民防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据介绍,上海市中小学民防知识教育已全面推开,全市中小学均配备了专(兼)职民防教师,并编制了中小学生民防知识读本、中小学民防教师师资培训讲义和课件、中小学民防知识辅助教育课件等教材。
据介绍,上海市中小学民防知识教育已全面推开,全市中小学均配备了专(兼)职民防教师,并编制了中小学生民防知识读本、中小学民防教师师资培训讲义和课件、中小学民防知识辅助教育课件等教材。
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政委凌希,市民防办主任钟杰、副主任姜执伟,市国防教育 办公室副主任张旭伟,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黄浦区区长巢克俭、武装部政委彭春林、副区长左逸梅等领导在现场与市民、游客一起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在精心策划设计三大主要展区15项活动内容的同时,注重在宣传广度、深度和影响力方面下功夫,更多采用“互联网+”的模式,通过网络云宣传直播、“线上+线下”互动体验,积极引导民众主动关注民防、了解民防、参与民防。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新闻坊》节目主持人黄浩作为本次全民国防教育日人民防空集中宣传活动形象大使在现场主持宣传活动。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指导编演的人民防空科普情景剧《铸盾强防》,在活动现场循环上演,通过该剧,使广大民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学习掌握人民防空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